中国国粹知多D·以表知里——《汉字中医》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做斗争中形成的医学科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现代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就文化属性而言,中医学理念与思想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中医》以汉字为形,中医为神,相形益彰。在理解汉字的同时,自然渗透中医。全书分13章节,从中医的天人合一到阴阳平衡,从五脏之志到仁义礼智信;从经络到表里;从养形到养神,在快乐学习汉字的同时获得中医知识。作者引经据典,由字论医,带人在书香中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摘:
“要使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就要赋予五脏六腑所遵循的‘职业道德’。因此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也渗透在中医理论之中。……义在五行中对应的是金,对应的方向是西,对应的四季是秋,……五脏中肺与秋相应,与义相通。《素问》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将肺比喻为辅助一国之君主的宰相,协助心君,调节全身。这就要求肺脏把‘义’作为活动标准,主持公道,在真理的轨道上运行,才能完成肺脏在人体对气机的调节和宣发肃降功能,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中医理论中‘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就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藏象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五脏六腑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穴位命名时多采用取象比拟的方法,主要是把许多自然现象及社会形态的某些方面,用类比归附的方法,假借命名。……人可出入、声可通达之处谓之门,如‘关门’穴。关,指关藏、关闭;门,出入通达之处,指其为纳谷与收藏水谷之门户。关门穴居胃底,为胃之关,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肠滑泄诸病,关门之名具双重意义。”
#扫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