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发布时间:2022-03-0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全国爱耳日】15 亿人正面临这种伤害!一旦受损,不可逆转!

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

听力问题,平常很少有人会关注

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但如果你看了这个数据

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15亿人面临听力损伤问题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有史以来首个《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损风险的人数正逐年增加。

听力损失正影响着全球15亿人。

2021年WHO听力损失等级和相关听力经验

注:本表适用于成人,仅供流行病学研究使用

耳部感染是导致

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全球有3200万听力损伤者为15岁以下儿童,耳朵感染是导致此项残疾的主要原因。

风疹、脑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会导致听力损伤。这些疾病大部分可以通过免疫接种预防。

其它导致听力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过度:噪声暴露、耳朵或头部受伤、老龄、遗传原因、妊娠和分娩时的问题(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梅毒)以及使用损伤听力的药物。

听力一旦受损

不会失而复得!

巨大的声响都可造成耳神经感觉系统的损伤,导致暂时丧失听力或耳鸣。

比如,放鞭炮时,如果你在旁边经过,会感觉听力一阵「发闷」或耳鸣。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部分听力可能得到改善,但损伤已经潜伏。

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那些音量不算特别高,但是经常性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声音伤害,可对耳朵的结构形成永久损害,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大家对此可能不会立即察觉,但继续接触可导致听力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对言语的理解,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11个小贴士教你保护听力

1

保持低音量

日常建议的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生活中常见的响度参考:

10分贝:非常安静的房间,树叶被风掠过的沙沙声

20分贝:乡村的夜晚

30分贝:安静的办公室内、钟表的滴答声

40~60分贝:正常谈话,相距约一臂远的人声

50分贝左右:洗衣机的工作声

70分贝:3米外吸尘器的工作声

80分贝:3米外经过的车辆轰鸣声

110~130分贝: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

120分贝:开始引起疼痛的声音

2

洗头、洗澡时减少水流入耳内

因为洗涤液的PH值不同于皮肤PH值,加上长时间浸泡,和耵聍(即常说的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道炎。

3

掏耳朵不是好习惯

可引起耳道损伤及感染,并可能同时出现鼓膜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4

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

常见细菌的长期感染会造成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抵抗力较差人群尤其要小心,如糖尿病患者等。

5

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烟花爆竹)

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如果工作等原因不能避开时,请佩戴耳塞、降噪耳机等劳动护具。同时要注意低强度噪音长时间的严重损害。

6

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而且往往作用时间长,起病隐匿。

7

避免打击头部及耳部

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听骨链甚至内耳损伤。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非常多见。

8

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交替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引起中耳炎。

9

乘坐飞机要多做吞咽动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宜乘飞机旅行,如果出现耳痛、鼓膜充血甚至听力下降等情况,建议早期就诊。

10

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听力损伤风险较高,家属应监护其听力。

11

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和其他表达异常者,应注意他们的听力情况,因为有时候听力是他们获取信息,与人沟通的主要途径。

来源:邵逸夫医院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图书馆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