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19世纪世界文学的三座高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是公认的文学瑰宝。他的作品广袤深邃,人物丰满生动,思想深刻有力,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著作,向伟大的托尔斯泰致敬!
1、《战争与和平》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这部小说的诞生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高峰,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2、《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却遭遇到生活里的人的虚伪、冷漠、自私对待,最终卧轨自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说另一条线索是贵族地主列文,他看到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变革,积极探索,努力解决现实困境。女主人公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尝试改革两条线索交织,展现了当时俄国的广阔图景。

3、《复活》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4、《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精选了列夫·托尔斯泰在不同时期的11篇中短篇小说,包括《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一个地主的早晨》《伊凡·伊里奇的死》《克鲁采奏鸣曲》《舞会之后》等等。这11篇中短篇小说展现了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成就。
5、《一个人需要许多土地吗?》

本书收录了两篇收录了托尔斯泰的两篇短篇小说《一个人需要许多土地吗?》和《人靠什么活着》。两篇都在讲人性,却展示了人性极端的两面——贪婪与奉献。同样是穷人出身,巴霍姆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不停的奔跑,在他以为踏过的土地都属于自己时,却力竭而死;鞋匠却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依然将路边快要冻死的流浪者接回家中,由天使化身的流浪者因此领悟了上帝爱的真谛——爱彼此。
6、《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本书是托尔斯泰作品权威译者、研究者王志耕先生翻译、精选的托尔斯泰思想名篇,汇集了托尔斯泰对于社会、生活、理想、善恶、处世、婚姻等方面的精彩论述,是理解托尔斯泰思想精髓的必读书目。